close
□本報記者 王台灣商標查詢台中申請商標代辦成棟
硐坪村實踐既培土植樹又調產業結構
“不要刨到樹根上去瞭!”6月3日傍晚,眼看著暴雨就要來瞭,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硐坪村村主任傅延山沖著正在核桃林勞作的鄉親們喊著。他告訴記者,刨到樹根,不僅容易導致水土流失,還會讓核桃減產,“腰包不鼓,這山又都成瞭石頭山。”
省林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治理石漠化,工程措施是最有效、最實際的選擇。惟有如此,才能恢復地表植被,實現保土固土。
但植樹造林,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在後面。“想保土,先保樹;想保樹,先致富。”這是與石漠化戰鬥多年後傅延山總結的經驗。作為全省最早開展石漠化治理試點的地區,硐坪村大規模治理石漠化的歷程,已有14年。
2003年,硐坪村石漠化覆蓋率高達60%,當年,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遠低於全省平均值。
治理石漠化,當地有過很多嘗試,但多以失敗告終。最終,打破治理怪圈的秘訣在於,在培土植樹的同時推動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
以往,當地在陡坡上種玉米、土豆,收獲完畢,一把火燒掉秸稈。年復一年,陡坡上土層越來越薄,產出的玉米、土豆越來越少。2003年,一畝土豆、玉米的產值不過400元,且有下降的趨勢。
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勘察村莊後,開出一劑藥方:劃出最脆弱的部分,禁牧禁耕;其餘地區,嚴禁燒山,然後培土,種核桃和速生竹,林下間作蔬菜。
“這個搞法好。”傅延山說,盡管核桃要經過5年生長期才會掛果,但在掛果前,村民可以依靠種蔬菜增收,“主要是小白菜和辣椒,一畝地一年下來也有個600塊。”等到核桃進入豐產期後,核桃加林下蔬菜,每畝的收入穩定在3200元以上。2016年,當地人均年純收入突破6500元,徹底摘掉窮帽。
同時,根據敘永縣林業局監測,過去14年,硐坪村的森林覆蓋率由15%增至55%,全村水土流失量減少80%以上,地表土平均厚度增加8厘米以上。
既能致富又能治山這類模式和經驗將推廣
“現在你勸他去燒山、去砍樹種玉米,他都不得幹。”在敘永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治理石漠化,歸根結底還是一場“人民戰爭”,隻有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其積極性。
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借鑒硐坪村模式之後,我省於2008年大規模啟動石漠化治理。
截至目前,四川先後在8個市州啟動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工程。至2015年底,全省已累計治理巖溶土地439.95萬畝、石漠化土地約123萬畝。
“下一步,我們將對全省既能致富又能治山的經驗進行總結,選擇一定模式予以推廣。”省林業廳造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省在石漠化主要分佈的10個市州46個縣(市、區)啟動全省第三次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本次監測的目標是,全面查清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現狀及其動態變化情況,更新全省石漠化土地基礎信息數據庫,評價監測期內工程防治成效。目前,相關監測已經結束,具體數據尚在統計整理之中。
前述台灣申請商標相關負責人透露,年內,我省將依據檢測結果制定並實施新一輪石漠化治理規劃。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